往往只需要一個細節(jié),就能暴露一所學校的管理水平。
兩所學校的圖書館,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:
一所學校圖書館,書柜都很矮。最高柜臺的書,孩子們稍稍踮起腳尖就能拿到,低段學生的在下端,高段學生的在上端。同一本書擺放不會超過2本,每本書被多人閱讀過的痕跡明顯。旁邊還有小朋友悠閑地趴在木地板上閱讀。管理人員說,為了確保圖書品質,他們前期會做多重過濾,確保書目適合孩子們。
另一所學校圖書館,除期刊柜臺相對矮小,其他書柜都“危乎高哉,直插云霄。”很多書學生看不見也夠不著,因此也幾乎沒人翻過,封皮完好如初,而且一套書常常放一小排……
同樣的場館、同樣的預算,我相信兩個圖書館的產出效能和師生滿意度,一定有著根本區(qū)別。不幸的是,當下我們大多學校的后勤管理,處在第二個圖書館的梯隊,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:
1、服務意識薄弱。后勤團隊“人難見,臉難看”,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或照章辦事,或被動做事,或草草完事。由于開啟了自我保護機制,一副“章程臉”就成了必然,至于服務效果不在考慮之列。
2、能力欠缺。團隊也有想做事的人,但找不到科學抓手,形不成能力系統(tǒng)的支撐,或者遇到內部阻力,最后茫茫然,悻悻然。久之,如入鮑魚之肆,開始“自甘墮落”。
3、精神境界低迷。對手里的工作,只看到物質形態(tài)的小成績,看不到精神形態(tài)的大貢獻,缺少存在感和獲得感,缺失了高維度的價值驅動。……
今天,學校一線教育與后勤越來越正相關。后勤,關系到全校師生能否有一個安全、和諧、健康、溫馨的學習生活環(huán)境,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、管理水平的尺度。后勤管理,如果沒有基本立場,沒有利他之心,沒有文化滋養(yǎng),就不可能實現融會貫通,支撐一線。
如何練就具備利他精神、文化滋養(yǎng),并能切實支撐一線的學校后勤管理?這里推薦艾瑞德國際學校的后勤團隊的探索試錯經歷,將相關心得經驗分享給同仁們。
成尚榮先生在《兒童立場:教育從這里出發(fā)》一文中提出:“兒童的發(fā)展是現代教育核心價值的定位,兒童立場應是現代教育的立場。毋庸置疑,教育是為了兒童的,教育是依靠兒童來展開和進行的,教育應從兒童出發(fā)”,后勤服務也應如此。學校后勤服務工作,要以生活為源,以生命為本,堅持“兒童立場,人在中央”。
第一個故事。學校改變學生書包的樣式,源于日本學生書包的啟發(fā),從書包的品質、款式、功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,日本樣式書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2019年6月,在一次中層干部會上,我把紅、藍、黑三個顏色的書包展示出來,請大家做出選擇,結果選什么顏色的都有,各有理由,無法定論。
我突然意識到,這個做法過于草率,學生才是書包的主人,我們需要傾聽學生的聲音。于是,德育處金思成副主任,拎著三種顏色的書包走進班級,通過學生舉手表決。他一共傾聽了22個班級632名同學的意見,黑色成了男生的首選,紅色成了女生的最愛。新書包就在學生的舉手選擇中誕生了。
第二個故事。學校生活輔導員老師,每天上午十點鐘,在開水房前排起一條長龍,其目的是為班級每個孩子接一杯愛心茶,這個愛心茶究竟是什么茶呢?
不同季節(jié)不同氣候下,學生需要不同的養(yǎng)料。學校校醫(yī)根據中原地區(qū)的氣候變化,結合小學生身體體質,制定了一個四季養(yǎng)生茶譜。比如,春季適合喝檸檬茶補充維生素,夏季熬制菊花金銀花可去火,秋季熬制山楂片有開胃功能,冬季熬制冰糖雪梨有清肺潤肺止咳功效。此事讓家長為之感動,養(yǎng)生茶被稱為“愛心茶”。
“艾”心志愿者,是后勤中心另一雙慧眼,這支隊伍的誕生,源于校長信箱的來信。學生經常寫信告訴校長,哪個水龍頭要維修了,哪個燈有點暗需要調整等等。后勤中心的老師突發(fā)奇想,何不讓學生一起參加后勤維修工作呢。經過層層選拔,“艾”心志愿者應運而生,志愿者每天課余時間,專門搜集需要維修的問題提交維修組。有學生參與校園巡檢,維修工作成效倍增,學生在校園充分發(fā)揮主人公意識。于是,學校的日常痛點,成功轉化為了學生們的生活課程。
第三個故事。每次走到停車場,大家會發(fā)現,校車前整齊并列著一排安全錐,這是學校校車的標配。師生都知道,當校車前安全錐在的時候,校車是靜止安全的。否則,表明校車是待發(fā)狀態(tài),師生必須和它保持一定安全距離。開車前,由司機師傅提起安全錐,圍繞校車順時針巡視一周,方可上車啟動。
當然,一開始并不是這樣的,校車師傅一般都有幾十年的駕駛經驗,認為這樣做是多此一舉,而且增加了工作量。不過學校認為,有利于師生安全的事情,任何細節(jié),都一定要堅定不移落實下去。經過多次溝通,校車師傅們終于從試試看到主動做,校車前的安全錐擺放,成了大家的標準作業(yè)。
每天放學發(fā)校車時,學校還要求后勤管理人員同校長等其他干部,準時到校門口送學生。上學有父母親人相送,放學有老師校長相送,這樣的迎來送往,讓孩子多了幸福感,讓教育多了儀式感。
后勤服務工作,要緊抓師生的核心痛點,將服務做到教師的心坎上,彰顯每一位教師都是珍貴的存在。當我們站在學校和師生的痛點上思考問題,站在他們的物質和心靈需求上解決問題時,后勤工作的方向就清晰了,能力也隨之提升了。
第一個故事。在一次就餐時,學生問校長,什么時候學校再次停電呢?校長很好奇。學生告訴校長,只有停電才能吃到漢堡。(停電后,后勤中心啟動應急預案,就餐時提供漢堡。)后勤團隊捕捉到了這份信息,在進行餐飲改革的時候,設定每個月最后一周星期五為漢堡日。有同學領取漢堡后舍不得吃,帶回家與家人分享。
第二個故事。在一年級的家長會上,一位家長講述她在家如何給孩子做蔬菜饅頭改變口感的故事。大家認為這個案例撬開了學校餐飲改革的切口,一起嘗試做蔬菜水果饅頭,經過一星期試驗,學校的五彩饅頭問世,周一南瓜饅頭,周二菠菜饅頭,周三紫薯饅頭,周四蘋果饅頭,周五芹菜饅頭,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得以享用不同顏色不同口味的饅頭。后勤管理在思想上要有高感思維,落實工作要有釘釘子精神。
第三個故事。后勤管理工作就是創(chuàng)造一切可能性為學生搭臺子,扶梯子。學校教學樓一樓大廳在2019年之前是一塊空地,每周五學生在這里表演,需要搬來音響話筒,很不方便,還缺少舞臺和燈光。后勤中心找來設計師,設計出具有舞臺、燈光、音響,話筒相兼容的小演出廳,取名“芝麻街”,從此這里成了孩子的天堂。
第四個故事。春節(jié),艾瑞德國際學校有不一樣的年味。年貨是由膳食中心師傅為每位教工準備的純手工年貨——辣椒醬,年糕、灌湯包,河南特色丸子四大件,加上買來的福包、零食禮盒、五谷雜糧、食用油、中國結、水果六樣,寓意“十全十美”的年貨就此誕生。
一般,后勤人員普遍文化水平偏低,接納新事物意識緩慢,這也是基本的現狀和困局,但是后勤人員有著共同的優(yōu)點,樸素、勤快、踏實,通過什么方法讓后勤人員走出心靈困局,是后勤管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。
后勤工作不能僅僅做好服務工作,更應該關注員工的成長,想出點子,找出法子,做出樣子,播下種子,讓每位后勤人員凝聚力量提升自己,成就自己。
這里有一個故事。后勤員工最看中的并不是待遇,而是被尊重和被重視。每年的高考前夕,學校會為家中有參加高考的孩子的教工,準備一份特殊禮物并送上祝福,這份特殊禮物是糕點和粽子,寓意“高中”。一位接到禮物的后勤師傅熱淚盈眶。一個小小禮物,一個不經意善舉,讓彼此看見,彼此溫暖。
還有運動會。運動會是最聚人氣、聚人心、增士氣的一項活動,每年的十一月份,是艾瑞德教職工最興奮的月份,只因有一項重要活動---教工運動會。后勤師傅和老師平時交流不多,一次運動會,讓后勤師傅發(fā)揮特長和老師同場競技,多了一份交流的機會和拼搏的動力。
還有員工生活。后勤管理提倡豐富員工生活,用業(yè)余時間裝扮員工的夢,相繼開展了每月共讀一本書、每月共賞一部電影、每月故事分享會等。因為登臺機會少,故事分享會上,后勤師傅剛開始上臺手發(fā)抖,緊張不自信,慢慢的,他們就變得不一樣了。分享的內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從觀眾走向被聚焦的演講嘉賓這一角色的轉變。
還有宣傳。學校每周五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公布下周食譜,給師生一份驚喜。通過“后勤在前線”專欄,講一講后勤的人和事,以及管理心得。后勤師傅的朋友圈,彼此轉發(fā),彼此點贊,并且流傳一句話“愛我你就轉轉我,愛我你就贊贊我”。師傅的微信朋友圈不再是百貨商場,而是經營成看專業(yè)精品店,向外界傳達后勤的聲音……
好的后勤管理,具備三個元素:
一、后勤管理團隊要有利他之心,主動看見、解決師生痛點。
二、后勤管理團隊要有共情能力,換位思考、提供改變平臺。
三、后勤管理團隊要有大愛之心,粉碎小我,不斷塑造大我。
后勤管理者的任務,就是讓后勤工作從機械的、被動的、單項的、粗糙的、命令式的工作,轉化為主動地做、有激情地做,把有意義的工作做得有意思,把有意思的工作做得有成就感,使后勤成為更有文化、更有情懷的地方。